月旦時評|說好走塑令的經濟賬
2024-04-30
月旦港事

香港自4月22日起全面施行走塑令,禁止餐廳提供膠叉、膠刀、膠匙、膠飲管等塑膠餐具以及禁止酒店免費提供一次性塑膠包裝的洗漱用品等。有關禁令推出一周期間鬧出不少笑話,有聲音認為造成這一原因緣於公眾對條例理解不足。只是如果我們給走塑令算一算經濟賬,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何公眾並非是理解不足,恐怕是普遍存在逆反的心理。

筆者居住的小區從4月開始管理費用加價近10%,物業管理公司和業主法團解釋的重要理由之一便是要應付未來當局對環保要求的提升,這是筆者居住在這個小區十年來最大的增幅了。筆者同許多業主也只能無奈接受,只是在當前經濟疲弱,民眾收入普遍受壓的情況下,一個月多了幾百塊的支出不可謂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儘管現在有一種分析認為,在社會反對聲音不絕的背景下,當局大概率不會如期推行垃圾收費計劃。只是對於很多商家來說,他們不得不“未雨綢繆”,特別是走塑令如期落地,商家們藉機通過加價等方式來應對未來可能增加的有關環保方面的營商成本。因此,除了走塑令之外,未來垃圾收費推行與否,香港的市民已經在承擔相關的負擔。

在關於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中,大多人會引用著名的“波特假說”,證明對環保加強管制會對經濟長遠發展有利。只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波特假說”中經濟增長的基礎是技術創新,它認為合理的環境法規和標準有助於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降低產品的總成本或提高產品的價值,抵消改善環境影響的成本,使企業更有競爭力。

所以特區政府推行環保政策並沒有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綠色發展能力將會是一個地區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而香港公眾環保意識也早有一定的基礎,之所以現在社會有逆反的心理,筆者認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出在當局前期沒有做充分的宣傳和準備,例如餐具的供應商質量問題,再如同超市外帶類食品包裝問題等。解釋不清楚,準備從不充分,加之經濟疲弱等因素,綜合疊加就有了當前各種嘲諷和戲謔的輿論氣氛了。

特區政府現在更多的強調的是收費,或者一味強調大家要棄用不環保的東西,要改變生活的方式。但幾乎不提環保政策會給社會帶來什麼好處。走塑為了環保環境?這個誰都知道。但對於香港市民普遍是經濟動物這一現實來說,理想化的希望香港市民的公民意識來支持環保政策是過於天真。說到底,還是要和大家說錢,還是多些宣傳環保政策的推行會幫我們帶來多大的收益吧。

(文:蔣巍 時事評論員)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