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時評|盛事經濟有搞頭 審核主辦須嚴格
2024-02-05
月旦港事

美斯香港行,最終沒有美斯,不僅是球迷不買單,特區政府也接連發聲表達不滿。不過,除了美斯沒有上場之外,市面人氣暢旺,商家收入增加,可以說香港這一次舉辦“盛事活動”已達到預期的效果,特區政府的努力有目共睹,證明“盛事經濟”還是有搞頭,問題就在於如何找到信得過的主辦機構。

美斯香港行萬人期待,主辦方一直用美斯來做噱頭,吸引到海內外球迷專程來香港觀看比賽。根據零售業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的反饋,不少商家,特別是銅鑼灣區的商家其業務有至少兩成的增長。從周末香港市面的人流亦可以感受到大型活動給城市帶來的人氣,連社會氣氛都有所不同。

從這個角度來說,美斯是否上場並不重要。從商家以及社會氣氛的就可以看出特區政府打造“盛事經濟”的方向正確,且能夠帶來即時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特區政府在這一次美斯香港行中開足綠燈,全力配合,不僅全員出動現場支持,亦進行人流管理、保安管理等系列的後勤工作,不可謂不重視。也真是因為如此,美斯最終沒有上場才會引起包括特區政府在內的香港社會之憤怒。

作為一個差點買了黃牛票去觀看的球迷角度,筆者認為,美斯最終沒上場,主辦方要負最大的責任。主辦方宣稱賽前不知情顯然是不可信的,特區政府已經公開表示事先有與主辦方達成美斯必須上場的約定。而美斯不上場就罷了,但連最終頒獎典禮也不願意配合同現場球迷講話等等,可以證明主辦方對於賽事沒有任何的預案可言。

從美斯不上場,我們得到的啟示是:一是特區政府的“盛事經濟”方向沒錯,具有影響力的活動能夠為城市帶來即時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二是特區政府應當加強提升活動管理的水平。要審核活動的可行性,加強審查主辦方的能力,要對活動做好預案準備,更應當要加強對活動的直接管理能力。

香港希望藉助大型活動提高城市影響力,帶來經濟收益,想要名利雙收,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也因此,在這個大潮之中必定少不了渾水摸魚之人,特區政府應當提高警惕,日後要進一步收緊合作合約,避免成為“水魚”。香港社會也不要“一朝被蛇咬”就放棄嘗試,事實已經證明“盛事經濟”的效用,社會各方的持份者就應當集思廣益,做好配套服務,努力打造香港成為“盛事之都”。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2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