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日前發生一宗家傭涉嫌報復燙傷一歲嬰兒事件,令人驚心。本港目前有逾30萬名外傭,外傭對兒童疏忽照顧或虐待案例,非第一次出現,有意見指香港法例過度保護外傭。不過筆者認認為,與其說過度保護,不如說傭市場的資訊不對稱,更亟待處理。
僱主決定聘請外傭時,面對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是否曾疏忽照顧或虐待兒童,外傭的過往情況難以被潛在僱主得知。曾有意見建議設立外傭「黑名單」,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曾點出,此建議必須確保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規範。因此,僱主聘請外傭時,對於許多關鍵資訊往往缺乏了解,例如外傭以往照顧兒童的服務質素、財務狀況(例如是否有欠債)、是否曾經有官司纏身等等。職業中介所出於其利益考量,在合法情況下傾向減少披露負面信息,以盡快促成交易。
外傭也可能因為資訊不對稱,導致服務質素出現問題。香港的外傭約有56%來自菲律賓,約有40%來自印尼,他們未必熟習廣東話,與僱主溝通多數用英文,甚至可能連英文也不太流利,所以出現溝通困難,資訊不對稱。他們離鄉別井,缺乏熟悉的人脈支持,多數不太了解香港文化和法律。僱主聘請外傭工作,往往忙碌而未必來得及進行入職培訓。故此,外傭在照顧兒童時,未必察覺到出現問題,例如外傭在Facebook直播僱主的孩子洗澡,觸犯香港法例第579章《防止兒童色情物品條例》第3條。外傭也不了解香港社會環境,容易被財務公司坑騙借高利貸,進而更容易引發情緒問題,對僱主的指責出現極端反應,例如虐待僱主的兒女,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筆者建議,勞工及福利局應開設外傭評價電子平台,亦可要求職業中介所,在平台上登記,上存外傭的重要背景資料,包括在港服務年資和僱傭狀態,服務質素(例如有無照顧兒童方面的投訴)、財務狀況(是否有欠債),法律狀態(是否有過官司纏身)等。聘用外傭的僱主可以對其服務作出評分和留下評價。如是,外傭在港服務期間即使轉換過僱主,潛在僱主可以到電子平台查閱相關背景資料,再做出僱傭與否的決定。僱主查閱電子平台資訊的方式,可以仿照公司註冊處的查冊服務。外傭也可通過平台,學習粵語語言,了解香港文化及法律等,避免犯禁不自知,或因受騙等影響服務心態。
(文:劉鎮海 北區區議員)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