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香港供水歷史 探訪前深水埗配水庫
2022-11-05

 在香港九龍區主教山的荒地之下,深埋著一個超過百年歷史的仿羅馬風格建築,它就是前深水埗配水庫。被遺忘數十年後,它在2021年水務署的一次平整工程中被發現,來一睹它的神秘風采。

一條條花崗岩石柱,半圓形的紅磚拱券,不禁讓人聯想到古羅馬建築,甚是典雅壯觀。這是位於香港主教山地下的前深水埗配水庫,於1904年完工,是九龍半島現存第二古老的蓄水池。它以圓形築成,佔地約4300平方米,地下圓拱結構直徑約47米,深度約7米。主要供應食水給九龍塘、深水埗、大坑東一帶的居民。

水務署曾於1951年進行維修,以改善滲漏問題。直到1970年,容量更大的石硤尾配水庫投入服務,深水埗配水庫被停用,隨後被逐漸遺忘。

直到2020年水務署進行平整工程時被發現,才讓這座戰前建築的神秘面紗被揭開。

這個配水庫是香港第一個圓形的地下配水庫,它仿羅馬式的紅磚拱券遍布了整個建築,上承混凝土的拱頂天花,下接108條花崗岩石柱,這三種結構形態在工程學上,都是非常有效率的結構設計。

2021年6月,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將前深水埗配水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水務署為保護配水庫的外露部分不被風化侵蝕,裝設玻璃天窗,並增設內部照明、通風和消防設備、修建進出通道,開設免費導賞團以供參觀。不少市民慕名前來。

市民:“很有特色,香港(之前)沒有,這樣羅馬式的設計,以及我自己,本身也很喜歡古蹟。”

“裡面那些圓柱,那些建築物,真的很漂亮,好像去了外國一樣。”

公眾在參與導賞團後可以填寫問卷、提出意見,幫助有關部門制定配水庫的長遠保育及活化方案,為配水庫尋找最合適的用途。

“我覺得一定是做博物館,對,推廣給中小學生去參觀,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以及用水量方面的意識。收一些入場費我覺得是需要的,因為維修也要不少錢。”

“我覺得用來保育,讓我們香港人多點認識到,原來這麼多年前,人們是如何勞心勞力,去建這個水庫,比較有特色的東西。”

水務署在官網開設了360度虛擬導覽,讓市民以線上方式欣賞配水庫的內外設計、九龍食水供應系統發展歷史等資訊。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