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或麵包:公屋是港青的助跑器還是終點線?
2024-07-26
香港V

7月19日,房屋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通過2024年公共租住房屋租金檢討結果,10月1日起,公屋租金上調10%,引得住戶呻貴。但非公屋住戶的網民確紛紛表示“10%加幅加咗都咁平”。 Nicolas Pang就是其中之一。

Nicolas今年24歲,於2022年5月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專業。當年時逢香港疫情嚴重,Nicolas的畢業設計與展覽都完結於“一團混亂”之中,因此結束後想休息一陣,於是比起求職,先零碎從不同的機構處或以freelancer的身分接設計案,然後一直到今。

“(收入)高當然唔高。但因為仲喺屋企住就麻麻地。” Nicolas表示。

Nicolas目前與父母和一個已成年、正在讀大學的弟弟同住。每個月交完4000元家用後,花出去的每一筆錢都需要算計。但硬性的社交支出少,“晝夜顛倒,同返正職(全職工作)嘅班friend夾唔到時間”,最多就是手機遊戲有限度的“課金”,所以低物慾Nicolas暫時並沒有感到過於“困窘”。近期最大一筆開支是用近萬港元買了一台17吋繪圖用的液晶數位板,自此,Nicolas在工作時就不需要對著原先11吋、且無法顯示畫面的“豆腐塊”了。

但將大隻的繪圖板“請”進屋後,原本就有限的生活環境更加侷促。寫字檯甚至擺不下這麼大的設備,唯一的解法則是用機械臂固定在自己上鋪的床邊牆壁,暫時作畫時只能坐在床上。

如今仍然與弟弟睡“碌架床”的事實令他覺得“少少荒謬”。加之他不同於同輩人的職業選擇,長時間在家工作的Nicolas與父母的小爭小吵多了起來。去年年底,希望擁有私人空間的Nicolas已經遞交了公屋申請。

“Freelancer不嫐都難買房啦。” Nicolas提到自己,從現實面上考慮,自己現在的職業狀態比較接近於自僱人士。即便儲夠首期想買樓,壓力測試時也會出現無盡的麻煩。他現階段的人生夢想,就是希望能夠住進一間一人單位的公屋,然後自給自足,繼續以freelancer的身分養活自己。他表示自己並未刻意壓低薪水或放棄長工,只是自己看中了freelancer的自由,而以此為代價的,這種工作型態的收入“的的確確就咁多”。

 

“公屋阻住上流”?

公屋需求殷切。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今年提供的年輕一人公屋申請者學歷數據顯示:除52%(合20072人)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24%申請人亦持高等文憑、副學士等專上教育學歷,中學畢業僅23%,反而成為“小眾”。

參考新青年論壇去年發佈的研究數據,2023年初入職大學畢業生入息中位數達17,424元。現時公屋一人申請者入息要求12,940元,與入職大學畢業生入息中位數相差達4,484元,投身職場數年的大學畢業生,薪酬與公屋入息要求差距應更大。為通過房委會有嚴格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審查,大學畢業生要輪候公屋,難免要躺平減薪。有不少人刻意從事散工,或透過現金出糧。  

新青年論壇發佈大學學歷勞工中位數收入對比(《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

於是在6月一次行政會議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雖當局有計劃協助年輕人置業,包括“首置計劃”,但仍有不少青年為了公屋選擇“躺平”。他建議尤其是單身年輕人,重新檢視自身發展。他表示,希望年輕人以自己理想去發展,如果只因一個公屋單位而浪費自己可能性和夢想,日後或將後悔。

住房一向是本港敏感話題。結合此言一出,本地網民亦即展開熱議。有人對特首“追夢論”發出調侃,例如Nicolas,稱“但我個夢就係想上公屋喎”;亦有網民表示忿慨,稱:“唔係因為申請公屋而唔向上流動,係向上流動唔到而申請公屋呀。” 等到稍後7月加租的決定放出,在百物騰貴的社會中仍然“平靚正”的公屋則又一次成為熱議對象。

 

青年人眼中的溫柔鄉

“人人都想申請公屋,大部份人都要求現金糧,三萬蚊想請個有經驗嘅中工位,啲人寧願見個學徒位,貪人工低啲……多資格申請公屋,又唔使做咁多。咁嘅社會點會進步,後生一代寧願打份休閒工,可以等上公屋,政府搞到全部人都無奮鬥目標。”

有建造業人士如此在網上訴苦。來自零售業的 Joseph Ng則有自己的考量。

現年34歲的Joseph Ng於五年前與愛情長跑7年的女友結婚,並在去年誕下一名男孩。本來夫妻二人在外以每月13,000元的價格租住九龍私樓,孩子誕生後,一家三口現時暫時搬回Joseph母親名下位於新界的物業中。Joseph父親去世,母親已經退休,現在主要與太太兩人一起照料小朋友。

成為三人家庭後,原本從事診所助護的Joseph太太至今未返回職場,成為主婦,收入來源只剩Joseph,每月入息剛剛可以“到申請公屋的上限”。關於是否需要太太重新就業,夫妻二人進行過討論,但最後決定,比起太太的工作,還是選擇遞交了公屋申請,先“輪住再講”。

“但也都有考慮過太太返工,(跳過公屋)直接申請居屋,”Joseph表示。 

在香港申請居屋,2人或以上家庭每月入息限額為62,000元,資產限額則在1,470,000元,Joseph一家完全符合。而促使Joseph考慮居屋的另一個原因是房委會於“居屋2024”起實施“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即凡有嬰兒出生於2023年10月25日或以後的家庭申請者可以優先選樓。但有關子女在該資助出售單位銷售計劃申請截止日期時須為3歲或以下。因此這一對於Joseph一家的優惠窗口“可一不可再”。

不過Joseph表示,考慮到孩子日後的教育以及校網,他們最後還是選擇輪侯公屋,太太全職照顧小朋友,因為“日後如果生第二個(入息限額)都會再鬆動啲”;或是太太重新就業,兩人加上雙方父母的資助“衝一衝”總價較低的二手私樓。

“我其實諗。我地最後揀左等房,但考慮到有小朋友,可能呢兩年始終都要搏一搏。但如果個人(單身青年)無乜成家意願,寡佬一個,咁真就不如炒散住公屋、每月近萬蚊揸手頭好過。 ”

 

畫地為牢的入息限額

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周文港認為,將入息限額訂得過低,未必能鼓勵年輕人上流。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覺得當人工已經賺到兩、三萬元時,特意為了上公屋反而“將貨就價”,委屈自己,沒有這樣的需要。“始終你有一個高等學歷,應該是力爭上游、向上流動。”

Joseph在接受香港V採訪時表示,他認為目前的入息限額明顯是不合理的。“入息上限無乜郁過但物價通脹就係咁加,正常打份工都未必申請到公屋”。

事實果真如Joseph感受到的那樣嗎?據房委會數據,2011至12年度至今,最低工資累計上升四成三,而同期公屋入息限額就累計增加六成九,顯示現行入息檢討機制,似乎“有效反映社會經濟狀況”。
 

香港歷年最低工資水平與公屋入息限額(四人住戶為例)

可在最低工資以及能夠“走出公屋”的入息水平中,仍然存在著相當一部分處境尷尬的群體。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指出,就算是低薪,做超過12小時,都有機會超過入息限額。她認為政府在擬定入息限額的時需要考慮,市道上一般的低收入勞工每月的真實入息水平。

被問及若真的如願“公屋上車”,日後是否會考慮改住居屋或私樓,Nicolas表示,在他看來,以前房屋政策是“公屋➝儲錢➝居屋➝儲錢➝私樓”的模式,但如今的公屋入息以及資產上限導致了公屋住戶根本沒有辦法“拼一把居屋”。他表示自己“派到就上,唔諗咁多”。 

 

不盡人意的青年住房政策

事實上在香港,青年實現“擁有自己居住空間”渴望的途徑,並非只有輪侯公屋這一條漫漫長徑。香港為本地青年特地開闢了“綠色通道”——“ 青年宿舍計劃”。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宿舍舍位

計劃於2011/12年度推出。第一階段的青年宿舍計劃,由政府全數資助非政府機構在未盡其用的土地上興建青年宿舍,第二階段的計劃,則由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酒店和旅館,並將房間轉作青年宿舍用途。官方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已落成的青年宿舍有2間,共提供1760個宿位。倘申請人持有單人公屋戶籍,成功入住後則需放棄該戶籍,但不影響其公屋輪候資格。

青年宿舍計劃已落成宿位概覽

全港首幢青年宿舍PH2兩年住戶王小姐於2020年遞交申請,2021年末搬入。時年24歲的她獨自申請,最終獲配與另一年紀相仿的女生共住雙人單位。在接受香港V採訪時,王小姐表示宿舍位於大埔,因需要往港島南區返工,王小姐每天花在路上的通勤時間甚為可觀。但這是遞交申請前已經知道的事實,所以早有心理預期;但問題出在室友:與室友雖然生活習慣並無大矛盾,但對方偶然會帶同性及異性友人前來逗留,令王小姐感到不適。等到換了一份在中西區的工作、薪資也有大幅上調、超過每月2.1萬的入息上限後,最終於2023年9月搬離。

當被問及關於室友攜同友人入房時的處理方法,王小姐回答:“雖然都可以話畀管理員知嘅,但都唔係幾好咯。大家申請呢個宿位都唔易。”

王小姐的考慮不無合理:當所有青年宿舍啟用後,全港仍只有約3,600個宿位。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21年政府人口普查數字,符合入住青年宿舍年齡條件的人數有近37萬人,能夠入住青年宿舍的青年只佔約1%。

除了提供宿位、硬件條件上的不足亦阻止了許多真正的“潛在申請人”去申請宿位。Nicolas亦表示,自己屬於“社恐”型人格,缺乏與同齡人合住的經驗。因此不會考慮十分考驗舍友交際能力、同時要求社會服務時間的青年宿舍。香港相關的青年安居助力計劃,或許仍待更深入的討論修繕,才能提高在青年中的吸引力。

而在世界其他國家,多種產權所有方式亦被用作幫扶青年安居的方式。以英國為例,對於收入較低,無力承擔每月按揭貸款的購房者而言,政府推出了開創性的“共有產權計劃”,以爲青年提供住房支持:申請者支付房款的25%—75%,剩余房款由住房協會支付,購房者與住房協會共同享有房屋產權,房屋住戶每月向住房協會支付房租,等到財力允許可以完全購買該房屋。與前面兩個支持計劃不同,“共有產權計劃”申請者必須滿足家庭年收入不超過8萬英鎊(倫敦不超過9萬英鎊)的收入限制條件。

英國共有產權計劃示意圖(來源:UK Parliament)

目前看來,香港尚未有類似的計劃出台。無論政府或是考慮置業的市民,突破“單一產權”的慣性思維桎梏,或許是破局的另一條路。


未來:安得廣廈大庇“港青”追夢路?

在香港如今難言合理的高房價下,不少人提出提前取用一定比例的 MPF用以覆蓋置業支出的構想。然而實際情況與“嘴上空談”則不盡一樣。香港V發佈民調收集意見,發現對於挪用MPF的興趣有限。

MPF是不少青年人現階段唯一的老後保障,許多人仍然需要這筆資金來提供一定的安全感;而Joseph提出,如他這樣進入30歲、工作十幾年的青年,MPF總額也堪堪接近二十萬,恐怕仍是杯水車薪。“都唔晒得登諗啦”。

專業註冊法務會計師、中國高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夢智庫”精神健康事務總監劉建誠表示,這一方案對於那些有穩定收入但缺乏首期資金的年輕人來說,特別有吸引力。如果政府考慮推行這項政策,應該設立相應的保障措施。例如,限制預支金額,確保年輕人仍有足夠的退休儲蓄;同時提供財務諮詢服務,幫助年輕人做出明智的財務決策。在推行任何新政策之前,政府應該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公眾諮詢。
 

專業註冊法務會計師、中國高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夢智庫”精神健康事務總監劉建誠

李家超指,很多人今時今日的成功,都是拼搏和努力創造出來的。很多企業家都是以夢想鋪排發展歷程,因此希望年輕人發展要多元化,如果每個人都追夢,最終成績可能是比公屋所給予的多一百倍甚至無限大。

但近年掀起的職場潮流同樣不可忽視。比起全職賺月薪,越來越多年輕人如Nicolas投身“斜槓族”行列,變成做兼職加打散工,收入變得不穩定,要守住申請公屋的入息上限反而變得容易。兩萬名持大專學歷的申請公屋年輕人,其實未必是“主動減薪躺平”為輪候公屋。“逐夢”的形式已有很多種,如何助力這些“斜槓族”青年在現實壓力下堅持實現追夢,則是香港政府需要考慮的另一個議題。

即將到來的八月裡 ,Joseph計劃趁休息日與太太研究九龍城區的幼稚園,以及周邊小學校網;而Nicolas則在家“備戰”香港動漫電玩節2024。他與朋友合力創作的漫畫誌正在網上售賣,他們也會趁動漫節大力推銷自己的作品。雖然營業額預計只能差不多覆蓋自費印刷的成本,但他仍然對這種創作充滿希望。

“我要求唔多啫。可以唔同細佬一齊逼碌架床,有張檯能擺畫畫板(數位板)就幾好啦。”Nicolas說。

採訪/撰文:Charlotte Yu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