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近日公佈“投資移民”計劃的細節,申請人需要投資至少3000萬符合資格的投資類別,當中指定至少10%,即至少300萬要投資支持本港創新科技以及其他重點行業發展。從計劃設計的角度,可以看到特區政府富有“野心”。政府不只是希望有錢人來香港,而是要聰明的有錢人來香港,以此推動香港多元化產業的發展。
時隔近9年,香港重啟啟動“投資移民”計劃,將門檻從2003年最初計劃的的650萬提升至3000萬。有別於過往,新計劃要求分投資幾大類別,是以金融資產為主,申請人須在提出申請前2年內絕對實益擁有不少於3000萬的淨資產,當中一成,即300萬港元投資要投資支持本港創新及科技行業和其他重點行業發展。
3000萬的投資門檻雖然比2015年停止計劃時高出2000萬,但放眼區內並不算高。以時常作為對手比較的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投資移民計劃的最低門檻是1000萬新加坡幣,約等於5000多萬港幣,且需要成立商業實體,並且對聘請當地員工的比例有眾多限制。而澳洲日本等地,儘管金額較少,但對於投資者的學歷、語言等又有規定。因此,香港的“投資移民”計劃可以說是友好且簡單得多。
仔細看上述投資的類別,我們亦可以看出特區政府的“野心”。新的“投資移民”希望吸引的不只是有錢人,而是有錢的聰明人,通過吸引資金投資創科以及人民幣資產,為相關行業帶來活水,亦帶來富有眼光的投資者。加上香港稅率簡單,投資組合無需擁有實物,對於投資者來說,套現容易。目前香港的股票市場雖然低迷,但對於長線和價值投資者來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亦是不錯的抄底機會。
新計劃沒有像2003年那樣涵蓋購置物業,對於那些希望樓市回復活力的行業來說,無疑是令人失望的。我們可以看出特區政府並沒有因為樓市的疲弱而功利式的放開物業市場投資,這背後自然承受不少來自地產商的壓力,但我們也看到了特區政府對於發展多元化產業,調整香港經濟結構的決心。
對於特區政府來說,要做的就是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便利,以及主動接觸潛在的投資者。在當前環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不要端著“有麝自然香”的傳統觀念,而是要主動出擊,積極推介。
(文:蒋巍 時事評論員)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