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發生多宗交通意外均涉及高齡司機,凸顯香港司機監管制度存在漏洞。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今日(11日)透露,政府正研究收緊高齡職業司機體檢要求,增加檢查項目,包括聽力和肌肉反應等。這無疑是對公眾安全負責的德政值得肯定,但這恐怕還不夠,設立職業司機年齡限制仍有必要。
根據《道路交通(駕駛執照)規例》的規定,70歲或以上司機在申領或續領駕駛執照時,須提供由註冊醫生填簽發的體格檢驗證明書,但體檢項目沒有統一標準,且不同醫生嚴格程度不一,早前坊間甚至傳出可用錢買證明書的傳聞。雖然政府現時有免費為職業司機進行身體檢查的計劃,但是否參與全憑自願,參與人數並不多。政府對高齡司機的監管制度存在漏洞,鬆散無力,這是事實。在今年連續發生十來宗高齡司機駕駛車輛交通事故後,社會輿論嘩然。政府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設立專責小組應對。如今政府計劃收緊高齡職業司機體檢要求,應該就是政府的改善措施。
收緊高齡司機續牌體檢要求,這無疑是德政。政府訂立統一的體檢標準,對高齡司機而言,並不是一個壞消息。早前頻發交通事故,導致高齡司機被污名化,甚至被歧視。高齡司機若通過體檢,就可堂堂正正、心安理得地駕駛車輛。若通不過體檢,說明其駕駛車輛可能存在較高的安全風險。無論是對高齡司機本人,還是對乘客的生命健康而言,停止駕駛車輛,都是一個負責任的決定。拿命來搵錢,實在不划算。
早前涉高齡司機的交通意外,社會出現為高齡司機設立年齡限制的呼聲。如今並未傳出相關消息,不免讓人失望。但從維護社會運轉的角度來看,政府的決定可以理解。業界指,現時行內60歲以上司機佔約七至八成。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早前接受立法會質詢時指,截至2022年3月底,70歲以上司機持有的各種駕駛執照,合共超過23.7萬張。鑒於如此高的佔比和大的數量,再加上交通運輸行業人手緊缺的現狀,政府若設立年齡限制,相當比例的高齡司機將被迫離開,社會基本的物流及公共服務就可能受到嚴重影響,進而遏制疫後經濟復甦、社會復常進程。現在不是設立年齡限制的好時機,僅收緊高齡司機的續牌體檢要求,是暫時折中之策。
但是折中之策的暫時性,是基於兩個現實條件的限制:一是交通運輸行業行業人手緊缺,二是職業司機年齡結構失衡,由於薪酬待遇問題,年輕人多不願意入行。這兩問題並不是不能解決的。對人手緊缺,港府正在計劃引進外勞,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得到解決。而年齡失衡問題,不管是设法提高薪酬待遇,還是其他方法,總之也不是一個死結。兩個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得到解決,設立年齡限制的時機就可出現。
為高齡司機設立年齡限制,是基於人體機能衰老規律的要求。雖然政府未披露計劃增加的體檢項目清單,但相信均是聽力和肌肉反應等級別,恐怕很難全方位檢測如應急反應、心理承受等能力及素質。但人的各項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全面衰退的。即使通過了體檢,但如果說年齡近百的專業司機仍能勝任專業司機工作,是很難讓人置信的。為高齡職業司機設立年齡限制,也是普遍做法。 內地60歲以上人士不可駕駛大型或中型客運車、貨櫃車、重型貨車、巴士等,日本不少的士公司把司機的退休年齡定為75歲,台灣對的士司機的年齡限制是70歲。政府應認真研究各個年齡段司機,駕駛不同種類車輛發生交通意外的比例,权衡安全風險,設立年齡限制。這是長遠穩妥做法。
(文:小丫)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