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談|小崔:結業不是終點 香港應破舊立新
2024-03-21
月旦港事

今年農曆新年後,香港零售、餐飲、建築等行業的復甦進展緩慢,近期更是爆發結業潮。對於普通市民而言,大家主要是從每天生活的街道、身邊的社區、常去的餐廳和熟悉的店鋪裡,感受經濟冷暖。因此,這輪結業潮也讓不少市民對香港經濟前景感到擔憂。筆者認為,本輪結業潮的產生,有著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既包括經濟恢復的週期,新舊消費模式、消費場景的變化,也受到“全面撤辣”刺激樓市,短期租金上漲的突發影響。從長遠來看,香港處於破舊立新的關鍵節點,相信市場,擁抱創新,才能重拾對香港前景的信心。

荃灣算是這一輪結業潮的重災區,不少老字號店鋪關門,其中不乏陪伴街坊幾代人成長的老字號。福來上海面,開業近50年,抵食的雲吞麵、炸豬排面是很多鄰里的童年回憶;文具老店“悠然堂”開業50多年,承載街坊們多年來即席揮春和雕刻圖章的記憶,目前也宣告榮休,讓人不捨;有數十年歷史的大型建築公司馮祥記集團,日前也突然宣布清盤;就連開業近40年,遍佈全港28間的大昌食品市場,也公開宣佈遣散員工,終止運營。

這一輪結業潮的爆發,除了反應目前本地經濟復蘇緩慢,消費疲弱,也體現出新的消費場景和消費模式對傳統營商模式的衝擊。網購的高效便利,深圳大型商超消費的滿足感,都不斷影響港人的消費模式和心態,分流了傳統消費模式的頻率和金額,就連傳統的家居裝修行業,現在也流行起小紅書定制,跨境送貨安裝施工,選擇豐富,價錢便宜。同時,2月政府宣佈全面撤辣,刺激樓市短期升溫,迅速傳導到租金市場,直接影響了商家的經營成本。消費慾望持續減少,經營成本突然增加,一降一升,不少老店薄利多銷,一半是生意,一半是人情,算不過來賬,不如選擇結業。

另一方面,新老交替是市場的選擇,港人也見慣了經濟周期的起起伏伏。市場始終是有效的,但市場擁抱創新。雖然老店留不住讓人唏噓,但新店開起來,也會受到追捧。內地的網紅奶茶店,品牌火鍋店,到了香港照樣門庭若市,排起長龍;來自廣州的平價生鮮超市“錢大媽”,2018年進軍香港,幾年來逆勢擴張,如今已經開了30多年門店,為港人的餐桌送上了豐富的食物。隨著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去內地消費,都體驗到了網購和電子支付的便利,回港後也都潛移默化的對本地商家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

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信心。香港金融和市場基礎設施完備,法律健全,市場穩定,國際化程度高。目前國家和特區政府都明確表示,將會通過諸多政策措施,讓世界各國重拾對香港的信心,讓內地和各國客人源源不斷來香港投資、買房、生活、旅遊和學習,讓香港盡快恢復昔日的繁榮,為中國和世界創造更多的商機和價值。從這個角度,我們正處在一個關鍵節點,一方面看到老店結業,送走一代人的回憶,同時也看到新消費模式的轉型,新產業結構的形成,新經濟增長點的突破。破舊立新之際,我們應該對香港充滿信心,我們目前所見的,也將成為新一代人的記憶。

(文:小崔 法律博士、教聯會秘書長、憲法與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副主席)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