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專訪|香港城市大學癌症早篩新突破 把握“黃金治療期”
2025-04-01

癌症細胞,是因基因變異而失控的特殊細胞,也是惡性腫瘤的主要成因。而腫瘤組織裡一部分細胞跑出來進入血液,則被稱為「循環腫瘤細胞」CTC,數量越高,患癌或癌症轉移的風險就越高。

那有沒有辦法在血液中快速找到CTC來篩查癌症風險呢?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團隊就有新的突破。針對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大部分常見癌症,做到提早最多6個月發現風險,並爭取在黃金時間內針對特異性的靶點和抗原,開發細胞療法和mRNA疫苗,協助癌症的個人化治療。

項目負責人楊夢甦教授接受本台專訪時形容,CTC檢測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在億萬個細胞中準確辨認CTC細胞,就如同大海撈針,而城大研發的技術可以將準確度顯著提升到90%以上。

楊夢甦:「1毫升的血液,差不多就有1億紅血球或紅細胞,還有1千萬個白血球。幾億的細胞裡需要找到幾個癌細胞,難度就體現在這裡。所以我們的技術利用癌細胞和其他細胞在物理、生物化學方面的不同,設計了這個技術。」

為加速研發成果落地轉化,楊夢甦帶領的項目已獲得香港特區政府「產學研1+計劃」第一輪撥款資助,每個項目資助上限為1億港元。目前該項技術已轉化為CTC檢測產品,獲得內地超過50間醫院應用,並嘗試與AI技術結合,提升檢測效率。

楊夢甦:「正如剛才所講,有成千上萬的細胞,找一位研究人員或一位醫生或化驗人員,用肉眼看是很辛苦的。AI最厲害的就是學習並作出判斷。我們的技術可以將每一個單一的細胞都拍照,用AI幫我們找出來CTC腫瘤細胞。

目前楊教授和研究團隊正在致力研發升級版的CTC檢測產品,未來將在香港的社區內先行推廣服務市民,計劃兩年內達致商品化。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