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時評|打破規則制度壁壘 提升大灣區發展動能
2025-02-13
月旦港事

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近日南下調研,連續三日馬不停蹄在橫琴、河套、前海和鹽田港等地調研,深入瞭解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的進展,期間也召開了專題座談會,聽取香港財政司長和多位局長對於今年經濟、金融等各項工作計畫和安排。筆者認為,夏主任此次調研,在時間點的選擇、調研模式和內容的設計等方面,都有特別的意義,不僅體現了中央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更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如何應變求變、改革創新,指明了發力點和破局之法。

去年12月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一國兩制”的實踐經驗和發展藍圖,再次向全世界宣佈國家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的堅定立場,為港澳在新階段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今年1月9日,夏主任在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的專題研討會上,從五方面寄語港澳牢各界記習主席的囑託,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開創發展新局面。農曆新年過後,還沒過正月十五,夏主任便南下進行本次重要調研,一是就著新年的喜慶氣氛,為香港打打氣,沖沖喜,傳遞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和信心,鼓勵香港政府和社會各界在蛇年通力合作、改革創新;另一方面,這次調研緊接著1月的研討會,體現了中央對於香港發展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行動力。新年伊始,是社會經濟發展做規劃、下任務、開好局的關鍵時點。夏主任這次調研,也是通過面對面的方式,給香港官員提個醒,在工作作風上,中央希望看到香港真抓實幹、雷厲風行,開年就是開局,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不能等待和觀望,要主動求變應變,奮發有為。

此外,夏主席本次調研的行程規劃,聚焦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幾個重要合作區的規劃發展。在去年12月習主席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檢驗合作區發展成效的“三個要看”,這也成為港澳參與大灣區建設要遵循的原則。對香港而言,前海合作區和河套園區,都是粵港澳大灣區推進過程中,深港合作的重要平臺。前海的定位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現代服務業高地和深港合作的示範窗口,河套旨在通過深港融合發展科技創新,打造國際化創新科技高地。整體看來,前海和河套為深港推動合作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距離中央的政策目標,特別是在打破制度壁壘、建立創新體系、發揮國際影響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夏主任本次調研,將進一步明確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及重點園區建設的政策目標,為香港官員指出工作上的發力點,鞭策香港堅定發揮“一國兩制”優勢,進一步發揮自身所長、主動作為,彌補差距和不足,提升融入大灣區發展的動能,激發香港自身的經濟發展潛能。

同時,這次夏主任聚焦重點合作園區的發展,不僅是為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是為了利用“一國兩制”優勢,讓香港充分學習領會內地的改革精神和經驗,將這種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施政理念,帶入到香港本地,特別是加速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引擎,將為香港注入強大的新經濟動力,可助力香港確立“南金融、北創科”的產業新格局。同時,北部都會區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一個最重要的平臺,因為北都的地理位置和產業規劃,實際上是給了廣東省和內地通過深圳反向輻射香港的絕佳機會。北部都會區從無到有的發展,需要發揚奮發有為、攻堅克難的改革精神,借鑒深港合作重點園區的建設經驗,需要打破規則和制度壁壘,解決深層次資源配置難題。這些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香港特區政府並不熟悉的施政方式和內容,但卻是香港真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必由之路,也是夏主任這次南下調研的題中之意。相信香港特區政府能夠吃透這次調研精神,在中央的指引和支持下,在香港經濟再次騰飛的道路上開拓前行。

(文:崔劍 法律博士、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