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家2004年啟動的“嫦娥工程”邁向第四期之際,香港科技大學獲國家航天局委託,主導嫦娥八號國際合作項目中的核心任務——研發全球首款集作業機械人與無線充電站於一體的月面設備,預計2028年隨探測器登月。這標誌着香港首次從國家航天任務的“參與者”晉升為“技術主導者”,開啟“香港‘智’造”上太空的新紀元。
【雙臂機械人突破三大難關】
港科大太空研究院院長于宏宇透露,該機械人配備可精準抓取儀器的雙機械臂,能自主規劃路徑穿越崎嶇月壤,更搭載太陽能無線充電系統,堪稱“月球科研站的電力心臟”。團隊需攻克極端溫差(-180℃至120℃)、無衛星定位導航、低重力環境下的機械控制等技術壁壘,相當於在撒哈拉沙漠與南極之間,讓機械人閉着眼睛走鋼絲。
【國際聯盟煉就“太空港隊”】
項目匯聚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南非國家航天局等機構,香港政府更透過InnoHK平台成立“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預計培育20名航天博士及70名科研專才。此舉將帶動本港微電子、人工智能等產業鏈升級。
【深度透視】
此次合作打破過往“內地研發、香港配套”模式,港團隊主導的無線充電技術若驗證成功,將為2035年建成的國際月球科研站提供關鍵能源方案。有學者指出,香港憑藉國際化科研網絡與法制優勢,有望成為中國航天技術對接全球的“超級聯絡人”。
#街坊熱議💬: 帶你了解民生各事
【HongKongV】
Instagram: @hongkongv
Threads: @hongkongv
Facebook:香港V
YouTube:香港V
TikTok: @hongkongv
#hongkong #hongkongv #香港v #香港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