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時評|港府千億財赤是否要拿公務員開刀?
2024-12-06
月旦港事

特區政府預計今個財政年度的政府綜合赤字將達到1000億元,遠高於之前預期的481億元。面對千億赤字,有經濟學者稱應該讓公務員減薪10%。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對於赤字不會有太大的改善,特區政府要做的,是減少非必要的開支,並把精力專註於開源才是可持續的解決方法。

特區政府將連續第三個財政年度錄得千億的赤字,這意味著特區政府財政儲備將會降至6000億元,同比減少18%。雖然財政赤字數字頗高,不過,仔細研究數字,以及對比其他經濟體的情況後,香港社會亦不需要太過擔心。

特區政府的赤字情況仍在正常水平範圍,且未出現結構性的問題。即便錄得千億財赤,財政儲備仍有6000億。若加上特區政府首三季外匯基金累計投資收入的2000億,可以看到特區政府的財政情況尚算可以。赤字較預期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賣地收入較預期少而導致。事實上,這與其他經濟體目前所面臨的情況是一樣的。

面對財政赤字,有經濟學者認為要對公務員進行降薪。在筆者看來,這是一種辦法,不過是一種笨辦法。有人力資源公司的調查顯示,香港企業在來年會加薪3%左右,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如果讓公務員降薪,恐怕會造成公務員隊伍的流失,亦會打擊公務員的士氣。不過,特區政府確實可以考慮凍薪,畢竟財政赤字是事實,公務員也要共渡時艱。

解決財政赤字最為關鍵的辦法,是在能開源的地方開源,能節流的地方節流。在節流方面,特區政府可以將大型工程或者項目,根據輕重緩急,將非必要的工程或項目延後開展。同時,加強對項目的管理,減少工程項目拖延和超支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是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外判商的競爭。要提高公務員辦事的效率,招投標項目時亦要更加公開透明,邀請更多外判商加入競爭,從而提高生產工作效率。

在開源方面,筆者認為,不是採取簡單加稅的方式,而是制定新的稅收措施,鼓勵和推動重點行業的發展,爭取把市場的餅做大,吸引更多資金和人才流入香港。例如,配合施政報告提出的「打造大宗商品交易業務」,針對性降低有關行業的稅率,短時間吸引更多企業落戶香港。再比如,優化外來投資者在香港開設家族辦公室時,擴大允許投資的範圍,允許存留投資收益再投資等。

總而言之,以特區政府當前的財政結構,千億財赤並不可怕,特區政府在保證財政穩健的同時,亦不能有「守財奴」的觀念而過於保守,要做到應使則使,通過系列的財政政策來推動收入的增加,做大市場的餅,刺激經濟的發展。

(文:蔣巍 時事評論員)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