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時評|熊貓經濟不只是熊貓
2024-08-20
月旦港事

香港最近掀起一股熊貓熱潮。先是中央宣佈將新贈送一對熊貓給特區政府,再是海洋公園的盈盈和樂樂成功誕下一對港產熊貓BB。如何藉助熊貓的熱潮帶動香港文旅產業是近期社會熱議的話題。香港確實應當好好利用這次「雙喜臨門」的大好時機,藉助熊貓的熱度打造熊貓經濟圈。

熊貓作為我國的國寶,其憨態可掬的形象備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熊貓不僅已經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在世界各地吸引眾多人們了解中國,所到之處亦給當地的旅遊業帶來不少的幫助。以香港為例,有統計顯示,自中央贈送香港特區熊貓之後,有超過5000萬人次的遊客在香港觀看過海洋公園的熊貓。

自回歸以來,中央已經贈送過兩對大熊貓給予香港,此次誕下港產大熊貓的盈盈和樂樂就是在2007年。中央贈送香港大熊貓一直都有特殊的意義,盈盈和樂樂是香港回歸祖國10週年之際中央贈送香港的。第一對中央贈送香港的大熊貓安安和佳佳則是1999年,在香港回歸不久之後贈送的。

這一次中央新贈送第三對大熊貓予香港,沒有選擇在特殊的年份(如香港回歸的逢5或者逢10周年),但筆者認為背後有特別的意義,即是為正處於由治及興階段的香港加油和支持。從政治意義上來說,贈送香港大熊貓,體現中央對香港的關心關愛,再次體現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在社會層面上來說,大熊貓有助於給社會帶來正面力量,為香港的旅遊產業帶來正面支持,令社會凝心聚力探討如何藉助大熊貓發展旅遊業。

大熊貓未到,大熊貓熱潮已掀起。對於香港來說,利用大熊貓發展旅遊業是一個大方向,但我們亦要客觀科學的做好發展規劃。香港要看到,從熊貓而言,香港的大熊貓數量同內地許多城市都無法比擬,從園區配套而言,海洋公園的場地配套有限,同許多擁有大熊貓基地的城市來說沒有優勢。所以,香港絕對不要覺得把大熊貓養好就能夠吸引遊客。

在當前新的消費旅遊模式下,香港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做好熊貓經濟。一是要打造網紅大熊貓,通過網絡直播,社群經營等方式,製造港產大熊貓IP。學習內地的「花花」、「福寶」等網紅大熊貓運營的經驗;二是要升級海洋公園的配套設施,擴大海洋公園大熊貓設施的比重,甚至考慮改名海洋公園,打造熊貓親子教育基地,結合海洋公園保育以及香港教育資源的優勢,以親子教育作為吸引遊客的突破口;三是打造配套大熊貓旅遊產品,同周邊大灣區的旅遊產品相結合,打造大灣區熊貓經濟圈。總而言之,特區政府必須統籌考慮,系統謀劃,打造具有香港特色的熊貓經濟。

(文:蔣魏 時事評論員)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