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談|小崔:“北上消費”火爆 香港應從自身找原因
2024-04-09
月旦港事

香港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但公共假期也不少。每年初都有港人製作“請假攻略”,教人怎樣把假期用盡。今年的復活清明可以請3放10,港人迎來春節後第一個外遊高峰。根據政府統計數據,復活節首日就有46萬港人通過6個關口入境深圳,另有15萬港人經西九龍高鐵站或港珠澳大橋入境內地。有內媒統計,自去年兩地通關以來,兩地客流實現逆轉,港人入境深圳人次較同期內地來港遊客多近一倍,並且單月在深消費金額達到40億港元。

一方面,是港人在深逼爆商場,救活食肆,肆意釋放消費潛能;另一方面,香港本地的旅遊、餐飲、零售業市道持續低迷,不僅無法享受假期紅利,反而頻現“結業潮”。在網絡中,小紅書和抖音上“春運式”北上的熱鬧場景,和臉書的「全港店舖執笠關注組」賬號門庭若市,瘋狂洗版,也帶給讀者強烈的反差和諷刺。筆者認為,深圳物美價廉,港人北上消費,盡享優惠福利,對於消費者和商家是雙贏的結果。同時,如何振興香港旅遊和消費,吸引人流,拉動本地經濟增長,也是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港人假期多,一貫有外遊傳統,但過去幾年香港整體經濟低迷,市民生活壓力普遍增大,加上航空業恢復緩慢以及多個國家的通脹,大大增加了港人出行的成本。在這背景下,“口紅效應”顯著,平價的奢侈品、低成本的新鮮體驗成為消費心理的主導,深圳琳瑯滿目、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自然成為香港消費者的最佳平替。再加上人民幣兌美元處於低位,給了手持港幣的港人難得的消費體驗感和購物滿足感。會精打細算的港人,週末同家人去一趟深圳,吃喝玩樂之餘,還能便宜買到一星期的青菜、雞蛋、烤鴨和大閘蟹,也太香了。

此外,兩地便捷的交通、港車北上的推廣、熱點商圈和口岸的無縫接駁、便利的支付方式、內地商家對港人消費習慣的變通和迎合,都讓這一波北上消費熱潮持續升溫,讓數百萬港人真實感受到了灣區跨境生活質量的提升。隨著兩地融合的深入,港人能夠享受的內地福利和便利將會越來越多,例如近期網上火爆的“港人內地醫保教程”,將“一頓飯錢、生病無憂”的社保概念在港人中傳播,為解決香港醫療資源緊張和超長等待時間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辦法,相信港人北上看病、養老也會逐漸成為大眾的選擇。

最後,在這一輪北上消費的火爆畫面中,本地商家似乎是唯一的輸家,不僅飽受本地人力、租金和市況的壓力,還被深圳同行大力“抽水”,一套組合拳下來,就連多年老店和連鎖品牌都選擇“執笠”,行業整體舉步維艱。其實香港本身就是商業規則主導的社會,見慣了市場的新老交替,起起伏伏,經濟出現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以新馬為例,同樣是周末經濟,新加坡人週末也是一窩蜂北上到大馬消費,並且常年如此,但是按照新加坡政府官員的表達,基本不擔心本地消費受到什麼影響,原因有二:第一,新加坡經濟結構平衡多元,特別是製造業、科創產業佔比高,不擔心零售業被“抽水”;第二,新加坡近年能夠持續吸引外來人口,不僅來旅遊,更是攜款投資和定居,大幅拉動本地消費。有了這兩點,此消彼長之下,自身經濟保持健康活力,就不需要用零和博弈的思維和拉仇恨式的語言去四處“抱怨”了。從這個角度,特區政府要思考的,除了如何深度融合文體旅,拉動人流,恢復消費暢旺之外,還應該避免“頭痛醫頭”,而從整體產業發展角度,設計調整本地的經濟結構,讓香港發展恢復平衡,開拓國際市場,盡可能擺脫對單一收入來源、單一消費群體的依賴。

(文:小崔 法律博士、教聯會秘書長、基推會副主席)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